琵 琶 |
發布時間:2018-01-18 09:49:50 | 瀏覽次數: |
彈弦樂器,稱其為“批把”, 后改寫為琵琶,由此來看,琵琶是從象聲字而得。約公元四世紀,這種彈弦樂器由印度通過西域地區傳入北方,因其頭部向后彎曲,為區別于當時流傳的直頸圓形的秦琵琶,故名曲項琵琶。宋代以后逕稱琵琶。 2、琵琶的基本構造 現代,以六相十八品、二十四品、二十五品和二十八品琵琶。按十二平均律排列。 琵琶背板用紫檀、紅木、花梨木制作,腹內置兩條橫音梁和三個音柱,與面板相粘接。覆手用紅木、牛角、象牙或老竹制,內側開出音孔,又稱“納音”。 琴頭雕有壽字、樂字、蝙蝠、如意,鳳尾等樣式,有的嵌翡翠寶石。琴頸稱鳳頸,上接弦槽和山口,正面有相附屬,背面有鳳枕附屬。相用牛角、紅木或象牙制,品竹制,是音位的標志。全長約96厘米。 3、琵琶名曲及介紹 《塞上曲》 《塞上曲》是一首傳統琵琶大套文曲,樂曲通過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,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。 《十面埋伏》 《十面埋伏》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,堪稱曲中經典。樂曲內容的壯麗輝煌,風格的雄偉奇特,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。垓下決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有名的戰役。琵琶曲《十面埋伏》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表現了這場古代戰爭的激烈戰況,向世人展現了一幅生動感人的古戰場畫面。 《霸王卸甲》 《霸王卸甲》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。這首曲子取材與《十面埋伏》一樣,也是描述垓下之戰,同樣是采用章回式結構,但立意不同。主角是項羽,所以樂曲沉悶悲壯。 《大浪淘沙》 《大浪淘沙》是華彥鈞創作的一首琵琶獨奏曲,樂曲表現了作者對不平人世的無限感慨及對命運的態度。 《昭君出塞》 琵琶獨奏曲《昭君出塞》由華彥鈞傳譜。樂曲通過刻畫昭君出塞時的情緒變化,表達了作者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無限感慨。 《陽春白雪》 《陽春白雪》,亦名《陽春古曲》,簡稱《陽春》,是一首廣泛流傳的優秀琵琶古曲。質樸而豐富的音樂語言,表現了人們積極進取,樂觀向上,對大自然充滿無限感情的精神氣質。 《草原小姐妹》 表現了新中國少年兒童熱愛集體,不畏風暴的高尚風格和勇敢的精神。 《海青拿天鵝》 據說《海青拿天鵝》是現今所知,流傳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。 《彝族舞曲》 《彝族舞曲》是一首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極其抒情的樂曲,它是用音樂來描述在晚上,男女老少圍著篝火歡樂地載歌載舞。 《火把節之夜》 《火把節之夜》用音樂的方式寫出了在火把節夜晚,少數民族的人們圍著篝火,激情地跳著歡快的舞蹈。樂曲時而悠揚,時而激烈。 |
上一篇:中國民族樂器的分類 下一篇:古 箏 |
相關閱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