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吹管樂器發音體大部分為竹制或木制,色彩鮮明,聲音響亮,能夠演奏流暢的旋律。常見的吹管樂器有:
1.笛
古稱橫吹,竹制,有一個吹孔、一個膜孔和六個指孔。其高音區明亮, 中音區圓潤, 低音區渾厚。有較豐富的表現力。
笛子有兩種。一種是短膜笛,形體短小,流行于北方,常作梆子戲的伴奏樂器,所以又叫梆笛, 其音域為 d – a ;另一種是長膜笛,形體較長,流行于南方,常作昆曲的伴奏樂器,其音域為 a – b 。代表曲目有《揚鞭催馬運糧忙》、《中花六板》等。
2.簫
簫是竹制的豎式樂器,或稱洞簫。有一個吹孔,六個指孔。它的低音區深沉, 中音區優美。其音域為 d – e 。
3.嗩吶
又稱喇叭。它的管身為木制的錐形管子,上開八孔(前七后一)。在木管上端裝一銅管, 銅管上端套一葦制哨子,木管下端接一銅質的喇叭口。
嗩吶有三種。高音嗩吶音域為 f – d ,中音嗩吶的音域為 a – a ,低音嗩吶的音域為 A – d 。
嗩吶的音色高亢、明亮、熱烈粗獷。既能表現雄壯的場面,也能表現幽靜的情景。
著名的嗩吶曲有:《百鳥朝鳳》、《將軍令》等。
4.管子
在南北朝時期稱篳篥,現在民間稱為"管子"或"頭管",是雙簧豎吹的木制樂器。在樂隊中往往領奏。
目前在樂隊中使用的管子有三種:中音管音域為 f – d ,低音管音域為 A - d ,加鍵管音域為 A – a 。它的低音區寬廣,中音區高亢、明亮,高音區聲音緊張。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, 也能演奏歡快的旋律。
著名的樂曲有《江河水》、《柳葉青》等。
5.笙
笙是古老的簧管樂器,甲骨文中的"和"即指笙。自從有了象形文字以來, 就有關于笙的記載。
笙的結構比較復雜,由銅制的斗子、竹制的簧管和銅制的吹管三部分組成。笙有很多種類,常見的有十三、十四、十七簧笙和經過改革的二十一、二十四、二十五、二十六、三十二、三十六簧笙等。
笙的音域寬廣,音量宏大。其高音區清脆,中音區柔和,低音區渾厚。它能吹奏單音旋律,但更多是吹奏雙音、三音或四音配合而成的和音。目前在樂隊中常用的都是經過改革的十七簧笙,它分高音笙和中音笙兩種。高音笙音域為 a – d ,中音笙音域為 a – d 。
著名的樂曲有:《鳳凰展翅》、《草原巡邏兵》等。
|